封 面

封 二
内 芯
封 底

整 体

 

学问存折是我设计的一件小小的文化产品,传递的是一种轻松快乐的读书理念。

纸张是180克的原浆红芯卡纸,厚实,精致,喜庆。6.5cm宽,9.5cm高,手巴掌大小,可以放在口袋里。

已申请著作权。

 

 

设计理念

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  朱志明

研究资料表明,人对任何一个词汇或句子,都须要 300 遍以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才有可能终身不忘。而要想运用自如,其实践必须在 1000 遍以上。当实践次数达到 3000 遍以上时,这些词汇或句子就会被认定为母语。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要求他们每篇文章必须读 120 遍,然后再背 120 遍。有人问, 100 遍不就行了吗?他说,不行!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看来,一个人词汇不丰富,是读的量和背的量都不够啊!

如果我们采用滚动背诵的方法就能达到长久的记忆。举例来说,今天背完第一课,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再把第一课各背一遍。第二天如果没有新内容要背,当晚和第三天早上,仍要把第一课背诵一遍。第三天如要背诵第二课,当晚和第四天早上再把第二课、第一课各背一遍……

如此滚动背诵,直至烂熟于心。据统计,要达到长久记忆,约要背到二十遍左右。

如此把书“煮熟”,运用起来才能脱口而出,挥洒自如。

采用滚动背诵,背书就成了一件很简单、容易的事,词汇自然会越来越丰富。

 

 

幼学如漆

江苏省靖江市城东小学  朱志明

(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

2009年10月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近来同学们都在诵读经典,据我了解低年级同学背诵得比高年级好!为什么呢?低年级同学要读的内容比较少,因此,每首诗,就反复读,读多了,自然而然就背熟了。

看来背诵经典也要讲究方法,一位浙江的网友向我反映:

儿子的语文老师要求每天背一首唐诗,发觉儿子背得很辛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短短两句背了大半小时才过关。我给他解释了意思,他说,妈妈你说了意思,我老往意思里想,反而不会背。难道小孩的思维跟大人不一样,我如果不知意思还不知怎么背呢。
老师您说呢,请授我以渔!

我给她的回复是:

您可以让您孩子把古诗读50遍,这样背诵就很轻松。怎么知道是50遍呢?每读一遍都做记号,用正字做记号。50遍,估计10分钟,就能读完,不要解释。
背熟后,注意每天及时背诵1-2遍巩固。我们称之滚动背诵。

 

过了两天,这位网友又给我发来邮件,标题是:汇报成绩
信里这样写道:

按您的方法,接连背了三首送别诗,边读边划正字,大概4-6个正字就可以背了,用了十分钟的时间,早上利用等公交车的时间又温习一下,包括以前背会的一些诗,现在除了作者会混淆,都巳经烂熟于心了。

可见,反复诵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多读,自然而然就读得顺口了,读得流畅了,读得轻松,慢慢就记住了,也可以大概理解了。究竟读多少遍数呢?从我自己的亲身实践来看,古诗词要50遍左右,文言文要100遍,而现代文有30遍左右就很好了!那种把课文读个三五遍就想背诵的同学,背诵起来一定很艰难,而且容易忘记。原因是你读的量不够,而不是你不聪明;聪明的同学听了我的话,我想你一定会去发奋多读!

不理解,靠反复诵读记住的方法就是一种机械记忆。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提倡理解记忆,反对机械记忆。认为孩子并不理解所背内容,对孩子发展没好处。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可以扩充儿童记忆的广度,这对儿童上课接纳较长的语言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理解记忆,也有不及机械记忆的地方:理解记忆,记得快,忘记得也很快;机械记忆,记得艰难,忘记得也很慢——小时候记住的东西常常终生不忘,怪不得古人说,幼学如漆!

明白了两种记忆的特点,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一时还不能理解,又需要记住的名言佳句,就可以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记住,以后逐步去消化。如古诗词、《论语》等一类经典著作中的至理名言。如果学生能理解的内容,需要终生记住的,就要反复背诵巩固。

最后希望同学不要看不起机械记忆,它是我们一切背诵的基础,祝同学背诵都很轻松,都很快乐!

白字部分,发表在2010年第一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上】

 

古人读书之法:连号法

  其师教之读书,用“连号法”:初日诵一纸,次日又诵一纸,并初日次日所诵诵之,三日又并初日次日所诵诵之,如是渐增引至十一日,乃除去初日所诵,每日皆连诵十号,诵至一周,遂成十周。人即中下,亦无不烂熟矣。

                           清《教童子法》

滚动背诵和古人背诵之法暗合!

 

 

【 作文小窍门 】

《学问存折》积累词汇的好方法

“开门见山”最常用

“点面结合”写场面

选材有讲究

“有声有色”写生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