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观点 】  

作文是人的本能需要

让学生像作家一样写作

写给自己的话

随笔四篇

赞科夫的作文教学观
 

 

赞科夫的作文教学观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兼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从1957年到1977年的20年间。他的实验室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的著作有150种,其中《教学论与生活》《同教师的谈活》《教学与发展》等书在苏联被誉为教师必备书。赞科夫的一些著作在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被翻译介绍。

赞科夫从促进学生心理的一般发展这个广阔的背景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设想,并且进行了长期的实验。他的理论和实验,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并且对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赞科夫对于作文教学有一套独特的看法和作法,在这里想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在探索作文教学科学化的途径时参考和借鉴。

 

赞科夫主张从一年级起,就让学生写小作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在一、二年级,学生只能造句,训练口头表述,为三年级写作文作好准备。因此教师往往在语文课上先读一篇短文,然后叫学生口头复述。赞科夫认为,这样做,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思想,可以称为“心口不一”,因为思想是别人的,不是儿童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科夫说,儿童在入学前就会讲故事了,讲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事物,那在内容上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要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意见讲给别人听,并且尽量设法让别人听懂他们的意思。这就是他们的口头“作文”,是“心口一致”的,所以他们积极性很高,用手势,用半通不通的句子,用表情,总之,用一切办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既然儿童有了这种需要,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书面表述。因此,赞科夫认为:1.从一年级起就可以让学生写小作文;2.不要写别人的思想,而要写他们自己的思想。

反对用复述和列提纲的方法进行写作指导

 

传统的作法,是出了作文题以后,教师总怕学生不会写,因此进行种种“指导”工作。一种是读一篇范文,叫学生复述。另—种是教师列出提纲,或者集体列出提纲,然后叫学生写文章。这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有了框框。还有的教师讲“作文方法”,介绍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有几种开头方法,几种结尾方法,提供给学生选择。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作文要用的词语全都抄给学生。赞科夫认为这些都是机械训练的方法,只能使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貌,因而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他主张完全彻底地废止这些指导方法。例如讲到复述方法时,他引用了乌申斯基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读过的东西,也是一种很坏的语言才能的练习。在这里,儿童是跟远远高于自己本身发展的发达的思想和语言形式作斗争,所能做到的只是结结巴巴,错漏迭出,逻辑混乱,走失原意,既歪曲了作家的思想,又糟蹋了作家的语言。”赞科夫认为批改这种千篇一律的作文,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他得替学生改错别字,改病句,毫无新鲜事物带来的乐趣可言。

赞科夫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题目出了以后,不作任何指导,也不进行任何词汇方面的准备,放手让学生去写。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没有框框,“自由创作”,有充分的余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一个三年级实验班里,用不列提纲的方法写了一篇命题作文:《春天的大自然》。赞科夫对其中15篇包括好、中、差三个等级的作文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差不多每一篇都真实地描写了春天大自然的景色,都是切题的。所描写的内容包括六点:空气(15篇中14篇写到),天空(8篇),太阳(12篇),树木(14篇),花草(15篇),鸟(15篇)。但是,每个学生对春天又都有特殊的感受,例如4个学生写到春天的盛装,5个学生写到青蛙,4个学生写到昆虫。同样是描写春天的盛装,也是各具特色的。例如沃洛佳写:“随着春天的到来,所有的灌木丛和树木都苏醒和返青了。春天不慌不忙地为它们披上盛装……它给蝴蝶呀、小甲虫呀等等都作了打扮。所有的野兽、蝴蝶、甲虫都为自己的新装而高兴。”而丹尼亚却这样写:“春天飞来了,它张开翅膀给蝴蝶、甲虫带来了新的装饰。它给白蝴蝶一身白色的外套,给黄蝴蝶一身黄色的新装,给五月的甲虫一套淡褐色的穿戴。金龟子很久找不到自己的衣服,可终于寻出一身在太阳下面闪闪发亮的最美丽的外衣。”

赞科夫说,这些作文虽然幼稚,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批改这样的作文,教师常常很感兴趣。他会碰到自己想象不到的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得细致入微,写了别人没有发觉的东西;有的学生发表了很有独到性的见解;有的学生用了自己“发明”的比喻。真是琳琅满目,引人入胜,每一篇作文后面都有一个独特的个性。诚然,这些作文是幼稚的,有的是杂乱无章的,也有许多是词不达意的。但是这一切,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实际写作水平,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使他们知道今后应当在哪些地方下功夫。

作文评讲要以鼓励为主

按照传统的教学法,作文评讲的目的在于纠正学生在用词造句上的毛病,或者没有按照预定提纲写作而产生的逻辑结构上的毛病。赞科夫认为这样的评讲是要失败的。他认为作文评讲的目的,首先在于唤起学生对词的艺术的热爱,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他所提倡的评讲方法很独特:教师首先把学生作文里写到的好思想、好行为、用得好的语句以及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都搜集起来,然后在班上富有表情地朗读。要通过声调来表现小作者们真实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意在表扬和提倡。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里,也许就有可取之处,也要加以表扬。

赞科夫认为,对病句也不要一概而论地加以批评。例如有个学生在写《春天的大自然》时,写道:“应当赶快走开了,可我还站在那里,无法使我的眼睛离开对大自然的欣赏。”“离开”和”欣赏”都是动词,不能组成动宾结构,要不要纠正这个错误呢?不要。因为作者是在努力寻找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一点正是最可宝贵的。有了这种探求的积极性,这位作者以后就会找到完全正确的语句。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去背熟一些现成的语句,否则学生就不能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赞科夫认为用鼓励的方法会使每一个学生受到鼓舞:“我下一次一定要写得更好!”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爱写作文,不会再“谈文色变”。

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保证

有人认为赞科夫的作文教学法是放任自流,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赞科夫说,按照传统方法写作文,可能看起来是相当“严谨”而“有条理”的,但是这种“严谨”和“条理”是教师预先安排的,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而要学生真正写得好,对实验班的教师来说,却要花更大的功夫,要抓根本性的东西,这就是尽量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例如,要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创造性和想象能力,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是基本功。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就作文谈作文,是不会有多大收效的。

赞科夫说:“写作文的本领不是靠教出来的。”如果承认作文应当是学生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书面表现,那就必须反对用“统一的提纲”和“背熟的套话”写空话。

同样以《春天》为题作文,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和写法。决定一篇作文的质量的,首先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内容,而不是漂亮的词句和“严谨”的结构。因此,首先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里,首先强调“言之有序”,拚命地在作文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功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教师就启发,这种“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他说,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这个难题,只有踏踏实实地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实验班的一位女教师,有一次指导学生写《傍晚的树林》这篇作文,她自己先去树林观察了四次,写了四篇观察日记,然后才带领孩子在傍晚时刻去树林里观察。这仅仅是教师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一个事例。孩子们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得细致入微,思考得比较深刻,就不愁没有东西写。

有人担心说,如果不给学生讲一点文章结构,恐怕他们的作文会缺乏逻辑性。赞科夫认为,任何一种现成的篇章结构,都无法容纳生动活泼的思想,相反会限制这些思想的自然表达。他认为,只有在深刻地、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头脑里形成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断,而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学生能把所感知的现象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认识与感受的系统性,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条理。赞科夫深刻地指出:“意识的系统性——即认识与感受的统一,乃是思维逻辑性的源泉。”

 

 

 
返回首页